您是本网站的第位访问者
职工风采

一枝带着科研梦想前行的铿锵玫瑰——北京市劳模崔丽

发布时间: 2015-07-20作者: 点击数: 2,927次  
在市政行业这个本属于男儿挥汗洒泪的天地里,有一位默默耕耘、锲而不舍的女科技工作者。伴随着多少试验的失败,多少灯下的繁琐计算,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新技术研发,在烈日、暴雨、冰雪的艰苦环境中磨练自己,成就了她和她的科研事业,成为我们身边励志的榜样。她就是研究院科技信息部部长、北京市劳模——崔丽。
围绕道路新技术,以“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环保节能保护资源”为己任,崔丽同志负责的科技项目收获累累硕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建设部华夏科技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中国资源利用协会科技奖1项、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科技奖1项、北京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项,主编国家标准2项、建设部标准1项、国家级工法1项、北京市工法1项。她是一位爱钻研、能吃苦、敏锐、韧性的科研领头人 ,用她自己的话说:科研属于善于思考、执着向前的人。
在道路新技术研发中,她首次提出了以废旧钢渣为材料修建具有排水、降噪功能的大孔隙环保沥青路面的理念,经过三年的反复试验和工程实践,修筑了北京市第一条钢渣大孔隙沥青路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废弃物再利用方面, 她把目光盯在了废旧轮胎胶粉、干化污泥上,将这些污染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废弃物重新加以利用,变废为宝,成功完成了干化污泥经过再处理、再加工后用于道路建设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开启了干化污泥在市政行业中再利用的研究模式。这些科研成果,将在我国市政道路建设中充分发挥它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科研这条充满探索和曲折的道路上, 崔丽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才华和业余时光。同时,党和国家及单位给予她的荣誉也接连不断,如2008年被评为控股公司首届“十佳青年”、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2010年被评为控股公司“十大标兵”、2011年被评为控股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14年作为北京市科技界代表参加北京市妇女代表大会,并代表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接受颁奖。
迎难而上,坚忍不拔
科研工作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更要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品格。为了更好地解决道路施工过程中低温环境下,道路性能较低,质量较差等困扰多年的难题,崔丽同志利用北京市委组织部资助的优秀人才项目进行低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这个项目要对环境温度、地面温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对沥青混合料在低温条件下的降温规律进行摸索,属于新型技术领域,难度较大。她一面是无数次的跑气象局,查阅十年来北京市的环境温度;一面是自己进行实地测量地面温度。烈日炎炎的夏季,她选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进行地温测量。 下午1-2点,气温达到最高,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头顶,她却在二环路边、高架桥上,车流密集、无遮无挡的地方测试温度,地面掀起的热浪足以让人晕倒,红外线仪上的数字定格在70℃;瓢泼大雨,她穿着雨衣,护着设备,测试温度。当这样的重复工作一天又一天,风雨无阻时,她的敬业、她的执着化成了那一条条温度曲线。为了模拟沥青混合料的降温规律,需要在炎热的夏季创建一个低温环境实验室,但整个项目经费都不够搭建半个实验室。 困难激发了她的韧劲,她经过多方联系、沟通,终于在昌平的一处厂房内自建低温实验室,试验设备的运输调试、电力设备的检修、实验的计划安排全部就绪。由于交通不便,她带着项目组人员自己准备面包、矿泉水,在实验室充饥。一个月时间过去了, 她掌握了低温条件沥青降温的第一手数据,这个项目的高质量完成,帮助她在新的研究领域上更上一层楼。  
以环保为己任,让废弃物再放光彩
随着社会资源的不断减少,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逐渐提高,保护自然资源,崔丽在十二年前就提出了道路材料、结构研究与环保相结合的理念,采取废物资源再利用方式,让废弃物在道路应用中重放光彩。
环保型沥青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就是尝试将废弃的钢渣和胶粉用在具有排水、降噪的大孔隙沥青路面中。这项技术当时在国内外都没有相关的技术可做参考,一切从零开始。由于没有可参考的数据资料,只有在严密的理论计算后,通过不断的试验进行摸索。闷热的7、8月份,人通常要待在空调房间里,但是崔丽带着项目组成员,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带着大大的口罩,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着试验,而且由于研发的新型沥青混合料拌合、试验的温度需要达到180℃以上,每每不到5分钟,后背的衣服就会湿透,汗水顺着脸颊流淌。新型材料的研发过程是让人纠结的,空隙大了,耐久性能降低、空隙小了降噪排水功能不明显。在反反复复的试验中,在一次次不厌其烦的灯下计算后,项目组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材料性能定格在综合良好的指标上。而在接下来的工程实践阶段,项目组才发现原来室内试验的困难与实践真是小巫见大巫。在新技术应用到工程的过程中,项目组一次次的汇报、讲解技术,全程跟踪项目施工的每一个细节。从基层开挖、管道埋设、面层铺设,历时四个多月终于完成。这条环保型沥青路面成功解决了孔隙与性能、钢渣与胶粉的掺量等关键性技术难题,为钢渣和胶粉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这条试验路就像崔丽的第一个孩子,倾注了她的奋斗、她的心血。如今岁月已经过去了8年,道路依然完好的使用。每当下雨、下雪的时候,崔丽依然会去这条路上进行观测,这个让崔丽全力付出的项目也为她带来了收获,依托项目成果编制了两项国家标准、授权1项专利,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建设部华夏科技进步奖及北京市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在实现了钢渣、胶粉等废弃物的成熟应用后,2011年崔丽又承担了北京市科委关于干化污泥路用技术研究的科技项目。在进行干化污泥的研究中,她忍受了污泥刺鼻的气味、工程应用的反复实验。 2013年4月,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终于使得第一条石灰干化污泥道路在房山正式使用。为干化污泥的处理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十二年间她先后承担了北京市科委、交通委的关于道路环保方面的技术研发5项。 开拓了她的环保应用新领域。
铿锵玫瑰,一路前行
很多时候,困难在女性面前似乎更加张牙舞爪,需要付出更多的精神去客服、战胜。作为一位年轻的妈妈,为了兼顾科研工作和照顾孩子,工作中样品的钻取、数据的计算、报告的撰写是在哄睡年幼的孩子之后进行的;作为一名女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她的美却藏在了黝黑的皮肤里。当酷暑、严寒、暴雨、冰雪,人们待在屋子里的时候,崔丽却奔波于自己的试验路上。暴雨来临的时候,她要去她修筑的大孔隙环保试验路上看看透水情况,冰雪来临的时候,她要去看看试验路的使用情况,做好记录,始终如一;当半夜踏勘现场回来后,克服那胆战心惊的恐惧,爬上十四楼回家的时候,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她对科研的那份坚持和热爱。成就一份事业,需要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力以赴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这样的信念一直根植于她的内心。
崔丽常说,我很幸运,能在一个很好的团队里工作,大家都奔着一个目标,团结奋斗。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和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崔丽同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工作中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和团结协作的科研精神。
这就是崔丽,一个温婉的外表下,有着一颗对工作和生活炽热的心的最美科技工作者,她将满载丰硕的成果和科研梦想继续前行,一路光明。